自數千年前起,中國的醫學就開始研究口臭的治療。 根據中國的古書記載,口臭被定義為由口腔內呼出腐敗的氣味 (rotting smell from mouth),並在當時已透過各種方法,如:針灸,艾灸和中藥湯來進行口臭治療。 而最近,在中國進行的許多隨機對照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口服中藥和中西醫合併治療口臭比單獨接受西醫治療具有更好的效果。
資料來源: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8; 2018: 4347378.
民眾對於西醫治療口臭的滿意度不高
非暫時性的口臭有 80-90% 為內源性口臭,難聞氣味主要來源於口腔問題,包括牙齦炎、牙周炎和有利於微生物繁殖的舌苔;外源性口臭則來自系統性的疾病,例如鼻炎、糖尿病、呼吸道和消化系統疾病或特殊的藥物治療所引起。
西醫的治療分為機械性與化學性二種方法。機械性方法包括早期的牙周病治療、刷牙、牙線使用與舌苔清潔;化學性方法為使用含有氯己定 (chlorhexidine)、精油 (essential oil)、薄荷醇 (menthol)、二氧化氯 (chlorine dioxide) 成份的漱口水。主要目的為消除含硫化合物的濃度,減少與口腔疾病相關的厭氧菌,缺點是可能會產生抗藥性或是破壞口腔菌叢生態,導致口臭復發率高,民眾對於西醫治療口臭的滿意度不高,加上這二種方法無法改善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口臭問題。
資料來源: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8; 2018: 4347378.
由裡而外調節,中醫治療口臭成效佳
2018 一篇刊登於期刊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的文獻回顧研究,收錄與分析 77 篇有關中醫治療口臭與西醫治療口臭的成效比較,實驗觀察的週期為 5 天至 8 週,結果顯示,接受中醫或中醫搭配西醫治療內源性口臭的效果優於單獨接受西醫治療(P 值=0.01),中醫對於外源性口臭的治療與西醫相比效果更加顯 (P值<0.0001)。
在中醫理論認為,口臭源於口腔、胃、肝臟或脾臟中存在的濕熱或火,所有器官是相互聯繫的,因此,中醫治療著眼於調整全身的平衡,而不是單一某個器官。例如,具有「冷」特性的中草藥,如:黃連、忍冬、紅根丹參和薑黃根,可以清除體內的濕熱與火。隨著科學的進步,現代藥理學可以解釋這些草藥的作用機制,如:黃連具有抗菌、抗毒素、抗潰瘍和減少胃酸的特性。動物實驗顯示,黃連降低了患有關節炎小鼠的血清炎性細胞因子 (如:VEGF和TNF) 的濃度,並調節了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相關基因,因而減輕炎症反應。黃連萃取物也可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 (H. pylori) 的生長,而降低因胃炎引起的口臭問題。忍冬則對含硫化合物生成有很強的抑制效果,並且對口臭相關的厭氧菌具有抑菌作用。
總結
內源性與外源性的口臭皆可藉由中醫由內而外調節,改善體質,降低發炎反應、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進而促進口氣的清新感。有口臭困擾的,可藉由改善口腔衛生習慣並搭配中醫治療達到不錯的效果。